网络成瘾是否“被疾病”

前一阵子,有媒体爆料,“网瘾”一词最早的提出只不过是源于1995年美国一位精神病学家开的一个玩笑。这位叫伊万·戈德堡的精神病学家在看完被誉为现代精神疾病“圣经”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后,决定模仿手册找点乐子,于是就杜撰出“网瘾”这种疾病,还虚构了其主要症状并把这些内容放在了自己的网页上。没想到,却点燃了一根无法熄灭的导火索。有关网瘾的争论持续至今。

尽管业界对网瘾的概念和界定争议不断,但网络作为当今时代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其使用中出现的相关心理问题已备受关注,尤其是青少年因过度使用网络导致对学业、工作的不良影响更让家长和老师忧心不已。

那么,如何看待“网瘾”,它本身是否构成精神障碍,它和精神障碍究竟有什么关系,如何判断网络使用出了问题?本版特组稿两篇,请专家从不同视角进行一番解析,以期能对关注网络使用的读者朋友们有所启发。——编 者

网络成瘾需要精神医学的干预

世界卫生组织成瘾行为与健康合作中心 郝 伟

任何能产生快感、摆脱痛苦的事情都会使人上瘾

从精神病学的角度来看,网络使用的相关心理问题更接近成瘾。成瘾行为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化学物质(如海洛因、酒精等)的成瘾;一类是行为(如购物、电子游戏等)的成瘾。 不管什么样的成瘾,其共同的特征为:行为失控——成瘾者控制不了自己使用的场合、时间、频度等,各种惩罚对成瘾者收效甚微;戒断症状——使用者在停止使用后出现明显的心理不适(如烦躁、坐卧不宁)或生理不适(如失眠、心悸、出汗等);耐受性增加——表现为使用剂量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频度越来越密等。就行为角度而言,网络使用相关心理问题符合成瘾行为的共同特征,与海洛因、酒精成瘾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脑影像研究也发现,网络成瘾与海洛因成瘾具有相似的表现。

可以说,任何能产生快感、摆脱痛苦的事情都会使人上瘾,上网也即如此。一个人在网络中可以得到在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怯懦的人在网络中可以成为英勇善战的统帅;紧张、焦虑、抑郁的人可能通过网络获得解脱,起码是暂时的解脱。

在网络成瘾的表象下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卫生问题

同识别、诊断精神障碍一样,没有客观指标来判断网络成瘾。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像诊断躯体疾病那样通过化验、X线、脑CT等获得一致性很好的客观指标。目前处理的办法是,摈弃不同理论假设,而从现象学上来描述问题,列出条目式的东西,这就构成了所谓的“诊断标准”。实践证明,“诊断标准”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诊断精神障碍的一致性。

当然,诊断网络成瘾需要专业人员,绝对不能断章取义地曲解为只要每天够6个小时的上网时间就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了。网络使用问题的识别,可看网络使用是否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损害(如影响了学业、工作和家庭),是否自我失去控制,是否明知过度上网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受到惩罚,也还是不顾一切上网等。

需要提醒的是,在很多情况下,网络成瘾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在成瘾的表象下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卫生问题,如焦虑、抑郁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问题。如一位16岁的男孩,上网可以通宵达旦,连续数日吃睡都在网吧,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学业。两年来,他想摆脱网络,但总是欲罢不能。由此看,男孩被诊断网络成瘾似乎是顺理成章。但在与男孩交谈中发现,他有明显的焦虑和交流困难,非常自卑。男孩称,在学校和家里没有人看得起他,而上网能给他快乐。依此推断他上网成瘾是由焦虑、抑郁、自卑所导致,似乎有合理性。但随着交谈的深入,他的同性恋性取向又是他焦虑、抑郁、自卑的原因。试想,仅给这个男孩贴上“网瘾”的标签有意义吗?

几乎所有的精神障碍都是“社会问题”被医学化的结果

有人提出网络成瘾本质是社会问题,是被医学化的结果。从某种角度上看,这种说法有其道理。纵观历史,几乎所有的精神障碍都是“社会问题”被医学化的结果。如把调皮捣蛋、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儿童医学化为“儿童多动症”;把道德沦丧的吸毒者医学化为对精神活性物质的“依赖”等。医学化的结果是既稳定了社会,又保护了个人,重要的是通过医学干预,大大改善了“病人”的预后,使其重返社会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我们把疾病定义为病理生理过程的医学化基础是,如果这些所谓的社会问题者与躯体疾病患者有着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特征,医学干预又能改变问题者的预后,那么这些所谓“社会问题”就有可能成为“疾病”。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网络使用存在这样那样的病理生理问题,而且医学干预又能改善使用者的预后,医学化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需要历史的检验。(本报记者颜秋雨整理)

将“网瘾”当做精神障碍缺乏科学根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邱仁宗

网瘾是病吗

认为“网瘾”是病,仅是一部分精神病医生的意见,远未得到国际公认。没有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疾病分类目录或手册中有“网瘾”(Internet Addiction, IA)这个疾病名称,也没有哪个国家有治疗“网瘾”的技术规范。美国精神病学会为精神疾患提供诊断标准的《精神疾患诊断和统计手册》的2010年修订版中,并未将“网瘾”列入精神疾患内。美国成瘾学会反对将“互联网过度使用”或“网络游戏过度使用”鉴定为“疾患”。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Goldberg医生认为,“网瘾”不过是其他已经存在的疾患的一种症状。

“网瘾”是瘾吗

“网瘾”是否是“瘾”,许多医生和精神病学家也有不同意见。美国精神病学家Goldberg医生认为,现在成瘾的概念过于宽泛,以至于任何一种具有代偿性的行为都被宣称是“成瘾”。例如一个人因与朋友长期通话以逃避不愉快的境遇而被宣称为“电话瘾”。 同样,一个人因同样目的与朋友长期在互联网上聊天,也就是“网聊瘾”了。他说:“如果我们把成瘾的概念扩展到人们过度实施的所有行为,那么就有‘读书瘾’、‘锻炼瘾’、‘聊天瘾’等等了。”

其实,互联网是一种介质而不是一种物质,人们可能对酒、烟或毒品等物质成瘾,但不可能对网络这样的介质上瘾。“网瘾”类似“食物瘾”(food addiction),“食物瘾”者过度饮食不过是他们抑郁、焦虑等疾患的一种自我药疗,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对饮食本身成瘾。一个人有可能与互联网的某一特定方面有病理关系,例如沉湎于浏览网上色情内容、网上赌博、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就是让人上瘾的东西。病理性赌博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可以在赌城进行;冲动控制障碍患者可以整夜看电视不睡觉,也可以玩电子游戏不睡觉;购物狂可以在网上疯狂购物,也可以在百货公司疯狂购物。诸如此类,着迷的是赌博,是游戏或购物,而不是互联网本身。作为一个介质,互联网本身不能成为人们着迷的东西。1966年以来,人们进行了数十项研究,试图证实网络成瘾症的存在,却都无功而返。

“网瘾”是社会问题吗

从我国情况来看,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是由于感到孤独,觉得家庭和学校缺乏温暖,压力太大,无法忍受,而网络游戏使他可以暂时摆脱痛苦的境遇,而且能使他有成就感。或者,有些孩子本来就有抑郁、焦虑、冲动控制障碍等疾患。因此“网瘾”也许不仅是已有的精神疾患的一种表现,而且也是我们现在存在的家庭功能缺失、学校压力太大或教育思想扭曲等社会问题的一种表现。

将“网瘾”当做精神障碍有何后果

将“网瘾”当做精神障碍缺乏科学根据,也会造成许多消极后果。将“网瘾”当做疾病或精神疾患,容易使人们将社会问题医学化。如果家庭、学校境况不改善,“治疗”后早晚要回到家庭和学校,同样的环境会再次将孩子驱入互联网。同时,由于中国传统将精神病人看做“异类”,未成年的孩子一旦被贴上“精神疾患”的标签,容易遭受歧视,这将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难以行走。

而在重商主义的今天,趋利动机非常容易将“网瘾”病扩大化。一些医疗机构,甚至一些缺乏应有资质的机构或人员,在所谓“网瘾”的基本概念和事实以及相关伦理问题没有弄清之前就匆匆做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父母的工作,招收这些青少年进行治疗,收取高额费用,这种出于逐利动机的“网瘾”治疗,是应该引起社会各界人士警惕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非常慎重对待“网瘾”被看做“疾病”或“精神疾患”问题的原因。

对于让父母焦虑的孩子“网瘾”问题,可以考虑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心理咨询人员要有资质要求。同时,心理咨询门诊需要准入,还可以考虑建立伦理审查委员会。这类心理咨询门诊必须是公益机构,可以酌情收费,但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严禁侵犯青少年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

孩子心理不正常很可能与家庭、学校环境有关。父母心理不正常,有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出问题。可以考虑让孩子父母的所在单位和社区介入,向这些青少年的父母提供心理咨询。也希望教育部门介入,多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愉快欢乐的活动,为孩子们营造乐意上学的环境。

链 接

美国“网瘾”的绿色疗法

在不久前召开的首届全国网络成瘾学术研讨会上,美国西雅图网络成瘾治疗中心的海拉瑞·卡什博士介绍了他们对“网瘾”者的绿色疗法:让过度上网的年轻人住进布置温馨、装修精致的美式别墅即治疗中心,接受家庭式的“工作治疗”。

别墅的后面是个大院子,里面种着各种蔬菜瓜果,四周绿树成荫。院子里还有个小木屋,里面住着一只浣熊,一头梅花鹿,两只山羊,两只母鸡,一只山鸡,一条牧羊犬和一只花猫。每天的各个时间段院子里都会传出各种动物的叫声。每天,在此接受治疗的学员都要准时起床并定时来给动物喂食,在屋后小院内种菜、浇水和锄草,这种做法被叫做“工作治疗”。

治疗中心的主人盖里夫妇负责给学员做早饭和晚饭,学员自己每天都要各做各的午饭。晚饭后,学员都到健身中心去健身,每周上两次瑜伽和冥想课、一次艺术治疗课、一次按摩治疗课,还会不定期地到野外郊游,野营、垂钓、骑车、攀岩、漂流、看橄榄球赛。

治疗有些时候也会带有一些强制性,比如学员自主选择了参加心理治疗课却不来的话,就会被请回家去,中断一切治疗。治疗过程中,有一条“底线”,那就是绝不轻易使用药物治疗。最特别的要数治疗中心为每一名学员特制的“防止复发计划”了。在学员离开治疗中心的前一周,盖里夫妇和卡什博士会与学员一起定制一套未来生活、职业的规划,并讨论如何按步骤实施计划,以及怎样与电脑安全相处等。

上一条:辛集更年期女人的保健基本原则

下一条:辛集网瘾被定性精神病 有哪些症状才算网络成瘾病

copyright @藁城区兴安镇张村医院 版权所有